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55.我从木星灵那里进一步得知关于木星居民的各种事,如他们的行走方式,他们的食物和住所。关于他们的行走方式,他们不像这个和许多其它星球的居民那样直立行走,也不像动物那样四足爬行;他们行走时,会用手来协助自己,每隔一步就半抬脚;每三步就把脸转到两侧和后面,同时快速地使身体微微弯曲。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让别人看不到脸,是不礼貌的。
当以这种方式行走时,他们始终抬起脸,和我们一样,以便他们既能看到天空,也能看到大地。他们不会将脸朝下,以至于只盯着大地,并称之为诅咒。他们当中最卑鄙的人会这样做,不过,他们若继续下去,不抬起脸来,就会从他们的社群被逐出。
然而,他们坐下时,看上去像我们地球的人,上半身直起来;不过,他们通常盘腿而坐。不仅走路的时候,而且坐着的时候,他们都特别小心,以免人看不见他们的脸,而是在后面看到他们。事实上,他们很愿意让人看见他们的脸,因为他们的心灵能由此显现。他们从不表现出不符合他们内心想法的面部表情,还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事。在场的人能由此清楚看出他们对自己抱有什么意图,尤其他们的表面友谊是真诚的还是被迫的,因为他们从不隐藏这一切。来自木星的灵人向我证明了这一点,他们的天使也予以确认。因此,他们的灵人看上去也不是直立行走,更像是游泳者,在手的协助下前行,并时不时地环顾四周。
2853.“并且地上所有的民族都必因你的种得福”表示所有被赋予良善的人的拯救。这从“得福”、“种”和“地上万族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得福”是指富有属天和属灵的良善(参看981, 1096, 1420, 1422节),在此因论述的主题是那些得救的人而指得救,因为众所周知,“得福”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;“种”是指仁之信(参看1025, 1447, 1610节);“地上的民族”是指那些被赋予良善的人(参看1159, 1258-1260, 1416, 1849节)。
此外,这些话还包含以下奥秘:通过此处“地”所表示的教会(662, 1066, 1067, 1262节),那些教会之外的人也得救了,因为如刚才所述,“你的种”表示仁之信。唯一拥有这信的人,是教会里的人,因为仁之信是与生活的良善紧密结合的教义之真理。这个事情的真相是这样:主在地上的国是由所有被赋予良善的人组成的,他们虽分散在全世界,但仍为一,如同各个部位构成一个身体。主在天上的国也是如此;在那里,整个天堂呈现为一个人,故也被称为大人(684, 1276节)。令人惊异且迄今不为人知的是,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对应于天上的各个社群。因此有时会说,这组社群属于头部区域,那组社群属于眼部区域,另一组属于胸部区域,等等。蒙主的神性怜悯,我将在别处单独详述这种对应关系。
主在地上的教会也一样。地上的教会就像心和肺,而那些教会之外的人则类似人体中那些靠心肺支撑和存活的部位。由此明显可知,如果教会不存在于地上的某个地方,人类就无法继续存在,正如人体没有心肺就无法继续存在一样(参看468, 637, 931, 2054节)。这就是为何每当教会因仁爱荡然无存而走向尽头,也就是不再是一个教会时,按照主的旨意,总有一个新教会兴起。例如,当被称为“人”的上古教会灭亡时,主便创造了一个被称为“挪亚”的新教会;该教会就是大洪水之后的古教会。当古教会衰落,不再是一个教会时,犹太和以色列的代表性教会就建立了。当该教会完全灭绝时,主就降世,再次建立一个新教会。主这样做的目的,是为了使天堂可以通过教会与人类结合。这也是“地上所有的民族都必因你的种得福”所表示的。
6831.“耶和华的使者向他显现”表主的神性人身。这从“耶和华的使者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“耶和华的使者”是指主的神性人身(参看6280节)。神性人身之所以被称为“耶和华的使者”,是因为在主降临之前,当耶和华经过天堂时,祂以人的形式显现,如同一位天使。因为整个天使天堂类似一个完整的人,被称作大人;前面众多章节末尾论述过这大人。因此,当神性本身经过天使天堂时,祂以人的形式显现,在同祂说话的人眼前如同一位天使。这就是主降临前耶和华的神性人身。主的人身变成神性时也是耶和华的神性人身,因为主就是神性人身里面的耶和华自己。主的神性人身被称为一位“使者或天使”,这一点可见于前文(6280节);这一点也可从新约中的众多经文明显看出来,在这些经文中,主说祂是“父差来的”,“差”表示发出;在希伯来语,“差”这个词用来表示一位使者或天使。主在相关经文中说祂是被“差来的”(参看马太福音10:40; 15:24;马可福音9:37;路加福音4:43; 9:48; 10:16;约翰福音3:17, 34; 4:34; 5:23, 24, 36-38; 6:29, 39, 40, 44, 57; 7:16, 18, 28, 29; 8:16, 18, 29, 42; 9:4; 10:36; 11:41, 42; 12:44, 45, 49; 13:20; 14:24; 16:5, 7; 17:3, 8, 18, 21, 23, 25)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